今天是 ,欢迎访问辽阳市辽阳县人民检察院
  • 无障碍服务
    您的位置:首页>工作动态

    辽阳县检察院实打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辽阳县新闻网   时间2016-08-09

    张熙宏(中)帮刘奎波(左)收拾新房
      "新房盖起来了,咱老俩口这下可过上幸福日子了!"7月19日,吉洞峪村贫困村民刘奎波在即将竣工的新房前边干零活边与前来走访的县检察院检察官张熙宏聊着家常,而张熙宏也不"系外"里里外外帮老人忙活着。年逾70旬的山里老人和一身正气的检察官忙碌的身影让还有些零乱的山村农家小院充满温馨。
     
      吉洞峪村位于我县东部山区的吉洞峪满族乡,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较多。今年3月,县检察院承担了该村精准扶贫包村工作任务。工作中,县检察院第一时间与吉洞峪村进行对接,并派出张熙宏等三名同志进驻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在短短的4个月的时间里,驻村工作组通过入户走访调查,详细了解了该村的自然及经济发展现状,精准确定了贫困户及致贫原因,并根据因病、因学、因残、因缺少劳动能力和资金技术等对扶贫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同时,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案"的工作要求对贫困户情况登记造册,实施动态管理,并与村里共同研究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工作规划,帮助村里和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诠释检察官爱民、亲民、为民的朴实情怀,让全村64户贫困户,159名贫困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实惠。
     
      精准识别,因户施策,科学帮扶摘掉"穷帽子"。
     
      精准扶贫,要的是真扶贫,扶真贫,不能搞"大水漫灌"和"天女散花",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滴灌",切实做到帮扶一村,脱困一村,帮扶一户,脱贫一家。为扎实有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石成杰检察长多次带领全院中层干部深入吉洞峪村入户走访调查,与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并慷慨解囊解决贫困户的燃眉之急。同时,要求驻村工作队要真正俯下身子,沉到基层,把精准扶贫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今年71岁的刘奎波老人是吉洞峪满族乡吉洞峪村贫困村民,多年来,他与老伴长期居住在50多年风雨飘摇,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里。据老人介绍,房子夏天漏雨,冬天进风,最冷时屋子里只有7℃,有一个温暖的家成了老俩口今生最大的梦想。而如今,在县检察院的大力帮扶下刘奎波老人70平方米的新居即将完工入住,老人常念叨着是党的好政策和张熙宏检察官的鼎力帮助才让他过上了幸福日子。
     
      在深入摸底调查过程中,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曹秀华、高光英等贫困户因身患残疾、没有经济收入等原因,目前居住在危房之中、生活窘迫、举步为艰。为切实解决曹秀华等人的实际困难,驻村工作队积极主动地与县残联及县住建局等部门沟通协调,目前已为曹秀华、高光英等贫困户修建了6所新房、申请办理了一个一级残疾证、申请了危房重建资金和10户低保名额,并维修了2处危房,久违的笑容又重新绽放在贫困户的脸上!

    县检察院为吉洞峪村铺设的柏油马路
      精准把脉,对症下药,扶贫扶在"根"上。
     
      受阻于经济发展,吉洞峪村村内主要干道依旧是原始土路,路面狭窄且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村民出行和经济发展。为改善村容村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县检察院把修建"卡脖路"作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申报工程项目,争取政策支持,妥善处理群众关系,多方筹措资金,目前全村已新修了9条黑色路面,总长度达9公里,合计资金200余万元,实现了全村黑色路面全覆盖。
     
      为了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实、做细,县检察院制作了"便民服务卡"发放给各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印有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姓名、电话等信息的便民服务卡不仅方便了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的沟通联系,也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被该村贫困户形象地称作"暖心卡"。
     
      "给钱给物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只有把贫困户融入到产业链中,才能让他们真正脱贫致富。"县检察院与吉洞峪村统一了共识。
     
      为了帮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县检察院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在困难群众"最期盼"上下功夫,在"最着急"上赶速度,以扶贫、扶志、扶勤、扶能为原则,采取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项目建设、鼓励自主创业和劳务输出等形式,变"输血"为"造血", 由"大水漫灌"转为"精准滴灌",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学到本领,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柏冬阳 ]